在100多年前的清末,中国掀起一股留学浪潮。当时数万人出国留学,大多数中国人都选择留学日本,并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
中国人会选择日本,主要原因是希望了解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为什么变得进步强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留学费用便宜。便宜就是王道。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去日本非常简单,因为不需要签证。两国距离近,船费也就便宜,从天津或上海出发,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6银元。
看到中国年轻人热衷于留学日本,清朝一个叫端方的大臣,就向朝廷建议公派一些学生到欧美留学。他警告说像现在这样目光短浅,顾惜资费,必然导致“习于近变,继往无人”。于是清***开始每年资助一批学生,到欧美强国留学。
毕竟公派的是少数,大多数自费留学生还是选择了费用便宜的日本。很多人打定主意是混一个文凭,去那里混不是混呢,何不选个划算的。
日本当时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为中国人设立“清国留学生部”。其中学费最贵的大学高等预科,1905年每年学费17两银子。而欧美留学每个月学费20两。在这样的对比下,做出选择简直都是不用思考的问题。
更重要留学结束后,前程光明,与公派欧美的留学生一样参加考试。像五四运动的三大国贼之陆宗舆,就是早稻田大学自费留学生,回国考试得了第二名,马上被授予举人。再后来中国又兴起女学生留学,到日本则继续成为最多的选择。
清末国人扎堆留学日本的原因很好理解。
其一,中国与日本一依带水,历史上彼此都熟悉对方,更何况日本的文化还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使用的也是汉字。距离近,文化相近,人种也相近,有这么熟悉的小伙伴,自然成为了留学的首选。
其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变法后,迅速崛起,并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老牌帝国沙俄。这对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时的沙俄侵占了中国很多领土,并且没有收手的意思。中国历代对北方的边境重视程度大于南方的海防。因此中国自然想学习日本,通过洋务运动,***日本的成功。
其三,当时在中国的精英领域,还是有不少人赞同中日合并,以中华之物力支持日本之军力,彻底打败英、法、德、奥、意、美等西洋列强,保护中华文明圈。上层对日亲近,自然会影响到留学日本的人数。
只是日本这个国家欺软怕硬,被美国打开国门后,看到了西方的先进武器与制度后,就彻底倒向了西方,把自已当成西方国家,并制定了完全侵占中国的密谋。日本心态的变化及政策的导向,是当时清***上层没有考虑到的,一厢情愿的认为日本会看在文化相同的基因上帮助中国,殊不知日本已经把中国当成案板上的肉了。
清末民初,中国的青年学生大都喜欢去日本留学,像我们熟悉的曹汝霖、蒋介石、戴季陶、鲁迅、秋瑾、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留日出身,他们在日本学习了军事、政治、医学、艺术、法律等现代知识,回国后几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与儿女在日本合影
为什么中国学生喜欢到日本留学呢?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一、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改革开放,政治上建立君主立***体,经济和教育上学习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和西式教育之路。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个工业化国家,并从一个封建岛国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在当时看来,日本的综合国力显然已远远超越了中国,所以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扎堆去日留学。
青年鲁迅
二、当时人们观念相对落后,普通百姓一般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认为背井离乡,毕竟不如在家里舒服、安全。而日本和中国一水之隔,风俗文化接近,与去欧美留学相比,相对容易让人接受。但说实话,去日本留学的含金量要低一些,当时去欧美留学叫“镀金”,而去日本则叫“镀银”。
三、去日本的生活和交通费用比较低,这一点也让国人接受。举一个例子,民国时期名中医陈存仁在其《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说,去日本的船票很便宜,二等舱双程来回票仅62元(中国银元),三等舱双程来回票40元,并且船上伙食很好,服务异常周到。据陈存仁介绍,从上海到日本长崎不过十几个小时的航程,客人(二等舱以上)上岸只看一看护照,连行李都不检查,非常便利。
四、在日本分私立大学和官费大学两种类型,清末民初中国留学生中大部分都进了私立大学读书。这些私立大学类似于今天中国的野鸡大学,缴费即可入学,三年后发文凭,学生们很少上课,吃吃喝喝玩几年就可回国,有的留学几年连日语都不会说。回国后这些人头顶留学生光环,找工作容易,社会地位也高,国内大部分人根本搞不清什么私立、公立。不过说实话,日本的官费大学的确很好,入学考试难,在学校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清末留学日本并不是最早的,但是却是人数最多的,并且涉及面最广,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次留学热潮,对清末的留学生来说,包含了从学问到生活习惯等中国领域的海外体验。回顾清末以来的中国近代留学历史,引导清末留学日本热潮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1.清***的驻日公使馆
清***驻日公使馆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组织的在国内招募合适留学的年轻人,把他们派到公使馆内设立的东文学堂学习。这批人前往日本的学习时间更早,学成后活跃于当时中日两国外交界,为清***对日外交活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1896年的首批留学生
甲午战争前后,两国的关系陷入中断状态。之后,双方恢复关系,驻日公使者裕庚接受了日本文部省大臣西园寺的建议,决定派遣学生到日本接受学校。这群留学生刚开始是13人,紧接4人回国,加上增补进来的吕烈煌,最终是10个人。这批学生便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首批留学生,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留日运动的序幕。
3.嘉纳治五郎
清末的时候,我们知道当时的日本也和中国一样,积极的向欧美学习。因此,日本人看到中国留学生前来留学时非常出乎意料。不过,当时受到委托的嘉纳治五郎并没有拒绝,在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开始对首批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教育。经过他的3年的不断努力,这批学生终于正式毕业。
不过,这10位留学生中一共有7位留学生顺利毕业。同时,这批留日学生的教育得到广泛认可,并受到清***的高度评价。这七个人后来大多数都身居高位,唐宝锷、戢翼舉、胡宗瀛等三人甚至被清***授予进士及第。嘉纳治五郎还受到光绪帝的亲自召见,获赐二等***双龙宝星勋章。正式首批学生的优异成绩,以此为契机,清***奖励赴日留学,大批国内青年前往日本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