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镇盐水鹅是仪征的一道特色美食,选用10斤左右的散养老鹅,当天宰杀,用柴火烧制,先用猛火,再以文火。出锅的鹅虽熟犹生,形色饱满,不硬不烂,鹅体含卤适中,使食者口香四溢,口齿生津。
历史上真实的大禹治水,没有经过三门峡。大禹真正治理的河流不是黄河,而是淮河。
历史跟神话不一样。历史没有神话那么美好。
过去,书籍上都写大禹治水是治理黄河。但是今天,其实书籍都已经改了,只泛写大禹治水。毕竟,神话不是历史,就算要抬高祖先的功绩也不能太离谱。
历史上的大禹治水,是从桐柏山脉起始,逐渐向东移动,过安徽,入江苏。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在安徽省蚌埠市西南找到“禹会村”遗迹,才会在天河湖女山湖发现古先民治水的痕迹。而这些地区,全部是在淮河旁,远离黄河。
这个路线,与神话里不一样。神话是夸张的。神话里还说“绝地天通”呢,可是你认为能有人踩在地球上把天推高吗?
《吕览·爱类篇》记载: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水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干东土,所活者千百百国。此禹之功也。
春秋时期的大禹治水故事,还挺正常。
后世,《淮南子·人间训》说:古者防沟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
——大禹治水的事,是在东汉时才被扭曲的。过去的古籍,没有“禹凿龙门”的记载,这是《淮南子》杜撰的,给大禹加戏了。
从夏代疆域图可以看到,神话里的路线,都属于“外国”。大舜也好大禹也罢,自己地盘上的问题不处理,跑到外国给人家治水去?
再者,后世建一条京杭大运河,挖了多少年?从隋代开始扩建邗沟,至元代通到,挖了700多年。后世,人力也好,物资供应也好,生产力也好,科技也好,所有的条件都比大禹那时候强,挖一条京杭大运河还历经数个朝代,挖了700多年。
当时如果有金属当然是青铜。
对治水,当时一定是以导为主,在洪水最大时,对泄洪理想的通道进行除碍疏浚,尽量让洪水顺这条道上流淌。对不理想,或不让洪水越过的地方进行加障,阻止流淌。这样这三门峡就是用洪水冲开的。我们都知道洪水冲刷的威力。大禹和他的治水团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治水团队的集体聪明才智,利用自然的力量去征服自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路去理解当时的情况,当时没有钢钎大锤,也没有风镐,更没有火药!就是有少量青铜工具,象耒这种东西,也只能起引导水流的作用。
另外,就是坚持,持之一恒!在治水成功后,他向舜帝汇报工作,说主要经验就是不停的干,不停的想(想好的办法,想水的规律),每天孜孜!
还有充分发挥团队其它个人的聪明才智,与伯益想出打水井的办法,让治水大军有干净的水喝,减少疾病发生,保持治水力量。
和后稷一起让治水大军就地开荒种地,解决吃饭问题,使大家干活有力气。
这样,把所有渗跑水的地方都堵死,只让水从三门峡那一个地方流,这样就把三门峡那个地方硬生生的冲开了。
青铜工具很少,木杆木棍是主要工具!
四千多年了,只能推理想象。具体啊,谁知道?你若知道也就不问了。
好,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