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来就长了,这和***身份认同有关。华夏民族从北向南的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商朝末年吴越先祖,笫二次是战国末年,第三次是两晋南北朝,笫四次是宋末。潮汕人是汉族河洛分支,可能是西晋灭亡时衣冠南渡的一部分在东晋南北朝受排挤而迁往福建,在福建休养生息形成独特的渔家文化,在宋末因抵抗元军异族而南下潮汕此后越来越封闭种群对同为***的客家人也不认同。潮汕地区是宋末抗元的根据地之一,因而纪念殉国将士的传统流传下来,但因统治者的压制和满清入关,而把纪念人物模糊化为“文天祥”“大老爷”,因长期偏离正统与世隔绝而形成独特的潮汕文化。。。
潮汕的人都知道,潮汕每到初一十五都必须“拜老爷”,而对于这种习俗的由来,要从古代的时候说起,其实潮汕人的“拜老爷”也就是拜神明,也就是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及其家人。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安慰。
潮汕处于沿海地区,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汕人就是靠海吃饭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海上的情况是十分不稳定的,一旦遇到大风大雨,出海***的人们都会遇到生命危险,但是不出海又没得吃,所以每当家里有人出海的时候,潮汕人就会在家里默默祈祷,请求神明的保佑。所以“拜老爷”就是从古代的时候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而潮汕人从小受到了这些习俗的熏陶,对神明都特别的敬畏,向神明祈祷的态度也十分的虔诚。所以每到初一十五,各家各户必不可少都是要“拜老爷”的。
在潮汕地区,几乎大部分人都非常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神明,对一些事情都是非常讲究的,比如说在惠来,由于惠来很多人都是要到海上***的,所以惠来人在饭桌上吃鱼的时候,是不允许把鱼翻过来的,因为这样子就是意味着船翻的意思。潮汕地区的家族观念特别的浓重,只要有家人外出,家里都会提到为他到“老爷”面前祈祷。或许也就是因为这种习俗,潮汕人都特别的团结,因为他们都拜同一个“老爷”,只要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潮汕人都会在心里默念“老爷保佑”,这样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所以潮汕地区“拜老爷”的习俗主要的由来就是古代人们出海***时拜的神明,这样是为了祈祷家人能够平安的归来,一家人可以平平安安的生活。
不才居中原,也一样有祭祖,清明,中元节,还过二月二,也有三月三等等,不过这里不拜老爷,过去普遍拜老奶,现在也有个别人,多是老人还在拜老奶……也不知道老奶指何神明……
潮汕地区拜老爷,不仅仅是逢年过节,连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甚至平时遇上了灾难困惑,潮汕人都会求助于神灵的指点迷津。
拜老爷习俗的由来
潮汕地区拜老爷,源于对神灵的敬畏及祖先的尊崇,很多人心里上依赖于神灵和祖先的保佑。通过祭拜老爷,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佑,达到心里安慰和平和,古往今来,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特色民俗文化。
这种特色民俗文化,最早起源是对土地的崇拜,是由古时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对土地崇拜导致土神的产生。土神,土地之神,古人称为“社”,潮汕人则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
在以前的乡村,各乡各村都有祭祀伯公的传统;祀奉伯公,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俗,祈求的是一整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大小平安。
神灵老爷体系的庞杂
渐渐地,扩展辐射到所有的神灵,民间尊奉的神灵体系比较庞杂,融入佛教、道教信仰,自然崇拜,以及祖先先贤崇拜等多方面:除了最早的土地爷,增加了主管天空气象的天公,还有主管小孩平安的公婆母、有主管农业的三山国王、有主管读书进仕的孔子爷和韩文公,还有管全面的玄天上帝等等。
为什么称神灵为“老爷”?
之所以将各路神灵统称为“老爷”,和称呼官员一样,是因为人们把神灵世俗化、人格化。明清时期,潮汕地区的每个乡村都建有神庙,而且一般建在村庄里面,实行人神同居同住。如今,绝大部分乡村依然保留着,当地俗称“老爷宫”。
潮汕地区,老爷众多。有仙,有佛,有神明。潮汕人为什么这么虔诚呢?这是有原因的。
大家可能会说潮汕人迷信吧?也不一定是迷信,因为潮汕人都相信头顶三尺有神明。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约束,不仅可以约束我们人,做事不要过于出格,也可以为我们人壮胆,做事的时候,可以大胆的去拼去闯,因为行的正做的正,自然有神明护佑,可以逢凶化吉。潮汕人,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出外闯荡,多数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出人头地。
其次,很多神明,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文天祥大元帅啦。在潮阳地区,经常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就是纪念文天祥的。这是对古圣先贤的一份尊重和纪念。又如妈祖,那也是真有其人啊,特别是出海的人,更加要拜拜妈祖了,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没有神仙的保佑,那是不安全的多啊。再如三山国王伯公关圣帝君等等,都是潮汕人的精神支柱。
玄天大帝啦,玉皇大帝啦,三清,这些是道家的。潮汕有个玄武山,那里就佛道都有,一家亲。佛啊菩萨啊,很多很多。总之潮汕人是不拘小节,只要值得尊敬,通通都敬重,都恭拜。
这拜老爷这方面,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一个特点,大融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